啟迪冰雪小鎮西南聯大三校原校長,緣何再次齊聚云南?


啟迪冰雪小鎮|西南聯大三校原校長,緣何再次齊聚云南?
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
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
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
三位校長,如雷貫耳
一位蒞臨,當有大事
12月1日,在西南邊陲、極邊之城騰沖
三位同時現身,所為何事?
出席2022騰沖科學家論壇,碰撞科技火花,打造科技界的“達沃斯論壇”。
西南聯大三校原校長同時現身西南,并非偶然,三校與紅土高原的情緣不能不提。
84年前,抗戰烽火中,北大、清華、南開三校南遷至云南,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,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奇跡:短短8年多,培養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、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獲獎者、8位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獲得者、171位“兩院”院士……抗戰勝利,三校北返。感恩云南,留下師范專業,成為如今的云南師范大學,繼續深耕云嶺教育。
84年后,北大、清華、南開三校再次攜手,賡續西南聯大“剛毅堅卓”的精神,在云南騰沖共同發起科學家論壇,努力打造國際化、高端化和特色化的科技“達沃斯論壇”。
放眼國內諸多論壇,目前確實還沒有一個科技“達沃斯論壇”。
雄心不小,為何騰沖?
——國家需要,也是云南需要。
56位兩院院士、22位高校校長、32位知名企業家以及云南省黨政主要領導參會。
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科技創新,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需要科技創新。
這樣的人才、科技盛宴,國家需要,云南期待已久。
對于西部省份來說,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,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,科技和人才是最大的“短板”。
身處云南,或許更能感受云南省委省政府、西部地區對科技、對人才的渴求。
坦率地說,西部地區市場化程度低,科技基礎薄弱,創新氛圍不濃,想吸引高端人才并不容易。
如何補“短板”?
——先看自己培養的
2017年、2019年和2021年,連續3個院士增選年度,云南有7人入選“兩院”院士,排在西部地區前列。目前在滇“兩院”院士達13人,居西部?。ㄊ?、區)第4位。
這對于頂級高教資源并不豐富的云南來說,實屬難得。
——再看外部引進的
相比北上廣深這樣的科技、人才集聚之地,云南在不少領域,吸引力有差距——人才跟著產業走,沒有產業基礎,人才來了也難有用武之地。
云南有新招:不求為我所有,但求為我所用
率先搶跑,云南在全國系統化啟動“柔性引才”工作。大理、騰沖、西雙版納、普洱、麗江成為“云南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”,你沒看錯,都是知名旅游城市。
云南氣候得天獨厚,春城不只有昆明,景色秀美、氣候宜人、文化多元的去處很多。“北上廣深”呆久了,大師們不妨來云南轉轉,既是休整,又何嘗不能思考前沿問題,指導云南解決實際難題?
騰沖無疑出手更有力:引進清華啟迪,打造科學家小鎮,讓一堆聰明的腦袋相互激蕩,讓前瞻性思想在云南交流碰撞、引領創新。
2020年12月12日,騰沖啟迪科學家小鎮院士村奠基開工,顧秉林院士擔任院士村首屆村長,許智宏院士與饒子和院士擔任聯席村長。若論“村長”學識,怕是全中國難出其右。
顧秉林評價:“騰沖,山清水秀,人杰地靈,這是一個科學家能很好仰望星空的地方。”
順帶說一句,筆者騰沖夜跑,在高黎貢山區,天上的星星都比大城市多不少。
更何況,云南的優勢并不只是氣候和旅游。
生物多樣性保護、有色金屬開發、清潔能源打造,云南在全國首屈一指,相應的生物醫藥、大健康、綠色能源及新材料等產業,云南具有有獨特優勢,何況還緊鄰著南亞東南亞廣闊的市場。
12月3日,首屆騰沖科學家論壇閉幕,促成人才智力引進項目220項,引進院士專家 團隊10個,高層次人才130余名,促成招商引資項目78項。會上還發布了《騰沖科學家論壇宣言》和《關于設立騰沖科學大獎的倡議》,提出論壇要以“科技創新引領未來”,推動中國科技與世界科技對話,促進全球科技共同進步。
來了,就是好的開始。
開始,相信會有好的故事。
【免責聲明】
1.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,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,其目的在于促進信息交流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內容真實性負責。
2.本站轉載時會注明出處,版權歸原載媒體和作者所有。如所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,請及時與本站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。

政策解讀
看不清?弄不懂?專業人士幫您解讀